工業4.0概念由德國業界最早提出,其源于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最初的想法只是通過物聯網等媒介來提高德國制造業水平。兩年后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由“產官學”組成的德國工業4.0工作組發表了題為《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建議》),稱物聯網和制造業服務化宣告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
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簡稱漢諾威工博會)主題為“融合的工業——下一步”。“融合的工業”習慣上被稱為“工業4.0”,這是德國在2011年漢諾威工博會上提出的概念。在展會上可以看到,“工業4.0”正從概念走向現實。同時,如何通過更好的工業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將更多新能源輸送給現代工業和生活,也是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的重要內容。
一個由多家德國公司聯合研發的“智能工廠”正在呈現“工業4.0”典型的初級現實場景——展臺上的一條模塊化生產線正在生產名片盒。與傳統生產線不同的是,關于制作這一名片盒的所有信息都被輸入到產品零部件本身,這些產品零部件通過與生產設備進行信息交流,指揮設備把自己生產出來。這種自主生產模式使得每個產品都具有個性化的特征,完全滿足每位用戶的“定制”需求。
“工業4.0”意味著未來的智能工廠能夠自行運轉,零件與機器可以進行交流。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信息通信業、機械制造業等行業需要增進合作,而不能把目光只是放在自身的領域。
“工業4.0”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2014年上海工博會,有參展的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用實物展示了什么是“工業4.0”。觀眾可以當場選擇“我要一支紅色圓珠筆”,“工業4.0”流水線上的一臺藍臂機器人就會從一堆筆中準確地抓取出紅色圓珠筆,放進銀色托盤內。此時,接到網絡指令的自動導航黃色小車就會接過這只托盤,將其自動運送到目的地。
從消費意義上來說,“工業4.0”就是一個將生產原料、智能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全部編織在一起的大網,消費者只需用手機下單,網絡就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送給智能工廠,由其采購原料、設計并生產,再通過網絡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
由于“工業4.0”直接將人、設備與產品實時聯通,工廠接受消費者的訂單直接備料生產,省卻了銷售和流通環節,整體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過去下降近40%,消費者通過“工業4.0”訂購的商品比淘寶網購還要便宜。工業4.0消滅淘寶大概只需十年。淘寶連接的只是網店賣家和消費者,扮演的只是網絡銷售渠道商的角色。而在工業4.0 時代,當消費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廠定制商品且價格更低時,淘寶這樣的電子商城也將面臨極大壓力。